关于我们
专家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专家委员会


王国法,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炭开发技术装备与智慧矿山专家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矿智能化工作委员会主任、首席科学家,全国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劳动模范、杰出工程师。我国煤炭高效综采技术与装备体系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煤矿智能化的科技领军者,他创立了煤矿综合机械化和智能化开采系统的理论、设计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主持设计研发了系列首套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科技奖30多项。

赵阳升,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领域专家。从事煤层气、盐矿、油页岩和干热岩地热等下一代资源能源开采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创建了破裂、溶解、热解为主体的相应技术体系;首创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概念,创立了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理论体系;发明原位化学改性流体化开采方法与成套技术,解决薄层与难溶盐矿开采的技术难题,并引领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发展。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436篇,其中SCI收录65篇,EI收录205篇,被引11000余次。

郑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岩土工程专家。长期从事岩土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在军事地下工程与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分析、地下工程围岩力学、岩土塑性力学、岩土极限分析方法、区域性土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提出了地下工程弹塑性、粘弹塑性位移解及围岩压力计算公式和围岩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发展了广义塑性理论和数值极限分析方法,推动了岩土力学的发展。发表论文500余篇,著作1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一项。

岑松,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现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兼任英国Swansea大学工程学院荣誉教授、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北京力学会常务理事、《工程力学》学报副主编、国际SCI期刊《工程计算》编委、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特邀委员等。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2/5)、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亚太计算力学学会青年计算力学研究者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徐芝纶力学奖二等奖。

马修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学院党委书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政办公室主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王继仁,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煤矿防灭火知名专家。曾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长,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攀登学者、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国家高等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煤矿安全技术会诊突出贡献专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评价中心主任。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我国煤矿防灭火知名专家,创立了基于量子化学的煤自燃理论,建立了煤自燃难易的判定、自燃火灾预测预报、煤阻化改性、采空区隔氧惰化等一整套防灭火技术体系。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和参编著作7部,授权发明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08篇,EI、ISTP检索47篇。

张宏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访问学者(德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煤炭“653”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矿业类专业认证分委会)专家组成员、第一届辽宁省杰出科技工作者。长期致力于矿井动力灾害方面科学研究工作。提出了“不同矿区、不同矿井、不同构造和应力条件下矿井动力灾害具有不同的模式”的学术观点,建立了“矿井动力灾害多因素模式识别概率预测理论和方法”,开辟了矿井动力灾害预测研究的新途径。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出版了《地质动力区划》等5部著作,在《煤炭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30余篇论文被SCI、EI、ISTP等收录。

齐庆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一级首席科学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央研究院)深部开采与冲击地压防治研究院院长,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致力于煤矿冲击地压、实验岩石力学、深部开采与煤矿安全研究工作。曾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作为第1完成人,主持完成国家标准19项。出版专著(合著)9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10余项。

11E36

薛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污染泥土科学与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污染泥土渣生态改性与工程修复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设备专项基金等项目35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70余篇,EI收录100余篇;主编国家标准与规范7项。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万人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称号。

田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注册法律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煤炭部沈阳设计院副处长、副院长,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集团)副院长、副书记,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现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赵立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2014年入职北航卓越百人计划后,先后获得了青千、北京市师德先锋、国际热电学会青年科学家(全球1人/年)、北京市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全球高被引学者(2019-2021),2022年“科学探索奖”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利用各向异性解耦热传输和电传输的矛盾,开发宽温域高效热电材料,包括温差发电和电子制冷。已在Nature和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重要论文260余篇,被引用3万余次,H因子82。担任<MaterialsLab>期刊创刊主编。

张会平,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共二十大代表。2022年国家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地球科学组初评通过通用项目二等奖。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构造地貌学”获得者,2015年入选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防震减灾优秀人才百人计划第二批人选。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期刊《Tectonics》副主编。发表SCI论文51篇,CSCD论文22篇。曾获中国地震学会第八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十六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第十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

隋解和,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20年入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3项,优青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及其它部委项目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10余篇。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

温广辉,教授(青年首席),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IETFellow,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担任包含IEEE汇刊等多个国际顶级期刊副主编。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项目等通讯评议专家。主持中央军委科技委国防创新特区项目,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获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优秀青年基金(ARCDECRAFellow),亚太神经网络学会青年杰出研究奖,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刘晓丽,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香港理工大学光华访问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青年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TBM隧道掘进岩-机相互作用、地下能源与渗流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程。《FrontiersinEarthScience》副主编、《工程地质学报》等编委,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SCI论文110余篇,EI论文6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8)、以第1获奖人获得省部级或学会/协会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工程地质专委会谷德振青年科技奖等。

巴图金А.C. (1958.08-),男,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导,国家研究型工艺技术大学«НИТУ "МИСиС"»,地球地质动力研究中心主任(原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地球地质动力研究中心)。巴图金А.C.教授长期致力于地质动力区划理论,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和安全生态地质问题的研究。将地质动力区划法应用于城市安全、核电选址、地铁交通和煤矿冲击地压等典型动力灾害预测及防治方面的研究中。在地壳活动断块划分及断裂活动性研究方面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提出了断裂构造的黄金分割假说。巴图金А.C.院士,先后出版了《地质动力区划》、《地下地质动力学》、《地球动力学》、《地下开采与环境保护》等专著及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地质动力区划对煤矿安全开采研究》、《煤矿开采冲击地压理论研究》等50余篇学术论文,SCI 、EI、BAK收录40余篇。荣获俄罗斯联邦政府及联邦煤炭协会科研奖励20余项。鉴于巴图金А.C.教授对我国煤矿动力灾害预测及防治方面的研究贡献,2009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辽宁友谊奖”的殊荣。巴图金А.C.院士将地质动力区划法应用于俄罗斯的库兹巴斯煤田和北乌拉尔的铝土矿等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矿,建立了冲击地压发生的构造地质物理模型,揭示了冲击地压震源点尺寸与冲击破坏尺寸间的关系,提出了冲击地压与活动断裂构造空间位置关系符合黄金分割理论,对预测和防治冲击地压具有重要意义。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赛罕街(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
网址:https://eedsyjy.lntu.edu.cn
邮箱:lngdeerdsyjy0221@163.com  邮编:01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