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运行:
完善管理体系、提升运行效率
1、研究院的常驻教职工团队共有 20 人,其中 9 位博士教师。内部设有五个部门,包括综合运营部、财务部、教育教学部、企业孵化部、科技合作部,共同推动研究院的高效运营。
2、为了确保研究院的规范运作,制定完善了制度汇编,涵盖研究院章程、理事会章程、科研制度、科研管理办法以及“三重一大”事项管理规定(试行)等14项内容。
3、已有 238 人次科研骨干教师在研究院开展相关工作对接和科技学术交流工作,入驻科研人员每个月 20 人左右,常驻研究院博士教师 9 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 7 人,博士生导师 4 人,硕士生导师 5 人。
4、精选矿业学院、安全学院、电信学院等学院的高级职称、博士学位教师 30 人,共同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进一步提升研究院的科研实力。根据需要,部分教师被聘任为兼职客座教授,累计为各高校开展专题讲座活学术交流 9 场次。
二、人才引育:
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
5、研究院首批聘任专家17人,其中两院院士3人、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4人等高层次人才作为研究院的首批咨询专家定期在研究院开展工作。在研究院确定科技主攻方向、科研团队遴选、科研项目、学术会议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6、研究院协助鄂尔多斯市相关部门,于3月30日、31日分别在辽宁工大阜新校区和葫芦岛校区,召开“暖城之约”专场人才招聘会,9月18日在阜新校区召开专场招聘会,共有900余名毕业生投递简历,成功签约112人,是近三年到鄂尔多斯工作毕业生的总和的3.6倍。其中有1名博士、11名硕士到“一本三专”工作。
7、研究院整合了内蒙地区的函授教育资源,撤销了原有的4家函授站,并在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新设立了学校,这是内蒙古地区唯一一所函授站。在职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教育部已于8月7日审批备案地质等7个专业,计划招生名额为 300 人。
8、研究院深入推动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共组织 607名本科生11批次分别赴神东大柳塔煤矿、布尔台煤矿、哈拉沟煤矿、补连塔煤矿、上湾洗煤厂、准能黑岱沟煤矿、国能煤制油公司、远景动力、华景新材料、隆基绿能、京东方(BOE)、奇瑞汽车和株洲时代新材等进行实习。选派 203 名研究生在鄂尔多斯企业开展科研实践。
9、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与神东集团、准能集团等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兴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地民营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为优秀毕业生提供更多“暖城”就业创业机会。
10、研究院举办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企业导师聘任仪式暨校企合作发展论坛。聘任首批专业硕士企业导师 55 人,并计划将110名研究生分配至导师企业进行实践学习。
11、鄂尔多斯研究院 4 名教师入选自治区 2023 年“草原英才”工程。鄂尔多斯研究院郑伟教授、王东教授、兰天伟教授、荆德吉教授入选高层次培养人培养人才(均属于柔性引进人才)。
12、研究院应邀走进辽宁工大浙江校友分会、开展引才和科技交流活动,150 余名优秀校友参加。此次活动让更多在浙企业家和高层次人才了解“暖城”鄂尔多斯,与研究院携手共创未来。
三、校校合作:
构建多元化合作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13、积极推动学校与鄂尔多斯 3 所院校的对接工作。自研究院成立以来,矿业学院、安全学院等 32 个学院或部门的负责人率团队赴鄂尔多斯,分别与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和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就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展开对接交流。
14、助力鄂市“一本三专”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学历水平。录取职业学院2 名教师、企业 1 名技术骨干攻读博士;录取全日制硕士2人,单独考试硕士5人,同等学历攻读硕士学位31人;应用技术学院签约我校博士1人、硕士 7人、职业学院签约硕士4人。
15、推荐辽宁省教学名师张虹教授在应用技术学院担任教学督导,根据应用技术学院的需求,提供我校专业介绍和人才培养方案等资料。
16、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我校原教务处处长沈玉志教授、校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叶玉清教授、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陈洪月教授、矿业学院院长王东教授、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杨峥教授等 9 名专家学者先后在 3 所学院作专题讲座。讲座主题涵盖教学、科研、辅导员、专业建设等方面。
17、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我校原教务处处长沈玉志教授曾被教育部抽调参加 11 次全国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受研究院邀请 5 次到应用技术学院开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辅导工作。
18、在与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合作中,已为该校相关专业精心准备了 26 门优质课程,旨在助力“同步课堂”的深入实施,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19、研究院以副理事单位参与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内蒙古现代化煤炭开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合作参加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同推出虚拟仿真+现代化教学虚拟仿真系统。
20、研究院将与鄂市高校、科研机构及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建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创新平台(矿井冲击地压的“空-天-地-井”一体化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和露天煤矿边坡智能交互式管控决策一体化创新平台,力争在两年内将其打造为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并计划设立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取在两年内将其培育成为自治区级创新中心。
21、在教体局、人社局等部门支持下,协调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远景动力技术(鄂尔多斯)有限公司、内蒙古华景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27家鄂尔多斯本地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四、科技合作:
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2、围绕鄂市主体产业和能源行业,大力推动校院企组建创新联合体对重大科研项目开展技术攻关,致力于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加快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2023 年,围绕鄂尔多斯市国能准能煤炭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获批鄂尔多斯市“揭榜挂帅”项目“露天煤矿边坡智能交互式管控决策一体化平台研发与工程示范项目”,合同金额1600万元。
23、为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和鄂市区域科技创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地区的创新能力。提交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内蒙古)项目 2 项。聚焦鄂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开展前沿性、引领性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提交鄂尔多斯市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13 项。提交鄂尔多斯高新区 2024年度“科技兴蒙”项目 4 项。科技“突围”⼯程标志性示范项目 5 项。
24、与国能神东煤炭集团、国能准能煤炭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和京能昊华杭锦旗西部能源公司等驻鄂央企、国企和地方煤炭企业30余家开展洽谈交流。截至目前,研究院围绕鄂尔多斯市地区签约企业委托横向课题12项,合同总金额达3594.61万元。
25、研究院作为主要牵头单位,在高新区科技人才局统筹协调下,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共同负责鄂尔多斯煤矿“三化”融合智能管控平台的建设项目。目前高新区已经召开 2 轮申报交流会,研究院内部申报交流会召开 8 次。
26、研究院设立校地科技合作培育项目 27 项,研发投入经费270万元。开展设立前期培育项目,重点与企业对接,提前挖掘企业需求,提前开展研究,提前谋划布局。通过研究院的资助培育,达到与企业签约,解决企业亟需攻关的关键技术难点。
27、2023年5月18日,协办“第三届国际矿业青年科学家论坛”;8月19日,承办“全国2023年露天矿山滑坡防治技术研讨会暨矿业工程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论坛”;12月9日,承办“第二届全国通风安全与健康学术会议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通风安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 2023 年会”。三次高水准的行业类学术会议,共计吸引46 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50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会议。
28、引入国科云端(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榆能创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智仁智矿科技有限公司、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 11 家企业作为理事单位入驻研究院。同时,接待来访交流企业56家。
29、研究院建设了辽宁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鄂尔多斯)。辽宁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鄂尔多斯)的建设过程中,研究院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通过深度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了多元化的创新体系,为鄂尔多斯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0、研究院成功举办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业务培训班和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技术骨干“现代矿压与矿压控制新方法”培训班等企业技术骨干培训8次。同时,开展4期专家讲坛和校企合作论坛。研究院应邀参加了在鄂市组织召开的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等国际性高端学术会议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