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局公示了2025年鄂尔多斯市科技“突围”工程“揭榜挂帅”重大项目拟立项名单。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成功揭榜“鄂尔多斯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条件及灾害精准预测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研究院副院长兰天伟教授为项目负责人,创新联合体的合作单位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和中煤(鄂尔多斯市)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构成。
该项目研究,将解决鄂尔多斯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灾害超前智能化监测预警和精准预测防控关键技术难题。提出矿井冲击地压全生命周期的地质动力过程控制理论,建立地质动力环境评价方法,明确冲击地压主控关键层的坚硬覆岩地质动力条件;构建基于北斗GNSS、InSAR的矿区地壳形变监测方法,搭建无人机智能航测巡检技术,实现“空-天-地-井”一体化智能监测预警多模态信息融合;研发井上下“地震-微震”一体化监测系统,从而判识诱冲-诱震关键层;构建多尺度DeepSeek大模型,研发冲击地压灾害智能分析系统;基于矿井多因素模式识别危险性预测技术,解决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分单元精准分级预测和防治技术方案的智能判别难题;针对低位、中高位厚硬关键层卸压防冲,提出地质动力环境改造与减压开采协同防冲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将形成鄂尔多斯深部大型冲击地压矿井“智能监测预警、协同卸压动态调控”的冲击地压源头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并在鄂尔多斯深部典型冲击地压矿井工程示范。
该项目创新性成果,将在解决鄂尔多斯市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和产能释放等方面发挥巨大效应,将对鄂尔多斯市地区乃至全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具有推广与引领示范作用。预期创新性成果将形成5项关键技术,1项技术体系,开发2个监测和管理系统。将授权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制定标准和申报省部级科技奖励等。通过项目实施,将持续推动矿井冲击地压防治领域的科技进步,带动高层次人才培养,促进鄂尔多斯市能源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兰天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俄罗斯)。曾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英才兴蒙”工程人才(2024年)和“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培养人才(2023年)、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全国高校矿业石油与安全工程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奖(2020年)、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2021年)、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2022年)、全国绿色矿山青年科学技术奖(2022年)、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22年)、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14年)、首批鄂尔多斯市高层次人才(2025年)、阜新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21年)、“阜新英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22年)等人才称号。
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承担企业委托科研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第1作者SCI检索15篇、EI检索11篇、俄罗斯BAK检索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排名第1 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排名第1),软件著作权10项(排名第1)。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其中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1);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2);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省部级奖励,一等奖2项(排名第2 1项)、二等奖12项(排名第1 7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创新团队奖1项;辽宁省职工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排名第1)。
主要从事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与矿井冲击地压防治领域的研究。围绕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开采的区域地质动力条件和冲击地压防控关键技术难题,组建了“矿井地质动力区划与冲击地压防治”创新团队。针对矿井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和危险性精准预测等瓶颈问题,提出了矿井地质动力环境评价方法和冲击地压的煤岩体系统能量理论。建立了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多因素模式识别概率预测方法,实现了分级预测,提高了精准预测水平。发明了冲击地压危险性的监测、预警方法和深孔爆破卸压防治技术。创新性成果形成了一套完整、实用、先进的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技术体系,推广应用前景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