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校地协同发展战略,通过设立理事单位,与各行业领军企业携手,全力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研究院依托自身丰富的科研资源与人才优势,与理事单位在多领域开展紧密合作,致力于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针对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展开联合攻关,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落地进程,不仅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还为研究院自身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实现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中煤长江基础建设有限公司于2024年底加入研究院理事单位,长期以来,双方积极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促进产业转型和当地经济发展。鄂尔多斯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全市共有320座煤矿(含露天与井工类型),每年开采原煤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煤矿开采规模与产能位居全国前列。伴随原煤开采,每年产生煤矸石量约8000余吨,同时还面临采空区塌陷、煤基固废及生态环境修复、新建矿井基础施工等问题。近年来,国家在煤矸石治理与煤矿采空区治理领域,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导向,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思想与政策文件促进绿色转型与循环发展。在此背景下,中煤长江公司积极响应和落实政策、履行央企生态担当,为更好的发挥其在生态环境修复、采空区充填、基础施工、地质勘察等方面的施工技术优势,中煤长江公司与研究院达成深度产学研合作,依托高校科研优势与企业产业实力,共同为鄂尔多斯矿区所面临的煤矸石处理、塌陷区治理等问题提供从勘察—评估—设计—施工的整套解决方案,助力区域矿业循环绿色生态发展,打造山绿水清、生态环保的鄂尔多斯。
研究院作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以下简称“辽工程”)与鄂尔多斯市政府共建的科研机构,是辽工程“西出蒙新”战略布局中深入内蒙煤炭主产区的“桥头堡”,研究院围绕矿井灾害防治、露天煤矿开采、煤矿智能化、大地测量与地理信息服务、煤基固废与生态修复、新型材料与能源化工等六大领域在鄂尔多斯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当地煤炭领域产业升级;而中煤长江公司作为央企,具备地质灾害治理设计、勘察、施工、评估甲级资质,建筑、矿山、石油化工、市政、机电、环保工程贰级及地基与基础施工一级资质,能够有效的解决矿业企业的各种所需,例如:矿业企业急需解决的煤矸石处理问题,中煤长江公司可通过煤矸石破碎,球磨成粉然后添加粉煤灰、水泥等,再通过钻孔注入离层、顶底板防治水及采空区,能有效的预防底板透水和采空区塌陷,同时也解决矿上煤矸石对生态二次污染的难题。

此外,双方还计划共建“煤矸石处理及采空区生态修复”的课题研究,聚焦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等前沿方向,同时关注井下充填技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为鄂尔多斯矿企输送既懂地质又懂生态保护的复合型团队。在此合作基础上,中煤长江公司针对鄂尔多斯地区的未来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将持续深化与辽工程的技术协同,优先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应用于当地,强化本地化服务响应,深度融入鄂尔多斯绿色矿山建设实践,加速区域生态发展新征程。

一、企业概况
中煤长江基础建设有限公司(http://www.zmcjjc.cn/)(以下简称“中煤长江公司”)成立于1986年1月,是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的三级央企,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江苏煤炭地质局(http://js.ccgc.cn)主办,经江苏省编制委员会批准,在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以工程施工为主的综合型企业,公司下辖无锡、淮海、南京、常州、镇江五个区域公司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建筑工程、环境工程三个专业公司以及在中原、西北、西南、粤港澳等大区域设立事业部。主要从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各类地质灾害治理、矿上修复、地基处理、桩基施工、基坑支护施工等)、工程地质勘察(含岩土工程勘察、基坑设计、测量测绘等)、环境地质(地灾评估、勘察、设计、施工)、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浅层地温能设计施工等。公司目前拥有的资质有: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岩土工程勘察甲级、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乙级;地质灾害四个甲级,分别为施工、勘查、设计、危险性评估;矿山工程施工贰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贰级、建筑工程施工贰级;环保工程、机电工程施工贰级、石油化工工程施工贰级;托管的无锡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具有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等。
公司现有职工51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98人,中级345人;注册岩土工程师28人;一级建造师68人,二级建造师157人;注册造价工程师25人;注册监理工程师8人;注册安全工程师11人;注册测绘师6人。拥有着专业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取得100余项施工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
二、项目成果介绍
1.煤矿采空区覆岩离层注浆项目
该项目是针对煤矿开采产生的采空区易引发覆岩离层移动、煤矸石随意堆放污染环境且存安全隐患的问题而推进的项目,核心意义在于将煤矸石综合利用,通过注浆技术填充采空区与覆岩离层,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与矿山安全保障。该项目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牵头,中煤地生态公司及江苏煤炭地质局与鄂尔多斯市伊化矿业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母杜柴登煤矿经长期洽谈交流后签订合作协议,于2019年启动相关工作,2021年6月动工建厂,120多天后于10月4日试车成功,截至2025年6月已累计处置煤矸石350万吨、消耗矿井水690万立方米,既实现母杜柴登煤矿煤矸石“零排放”,又控制开采沉陷、保护地表应急中转水池和运煤铁路,发挥 处废、控水、减沉”综合作用。


2. 淮北和源府采空区注浆项目
该项目位于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朱庄煤矿井田范围内,因场地及周边曾进行地下采掘活动遗留老采空区,这些老采空区对场地稳定性有潜在威胁且影响后续工程安全,故需对采空区与巷道开展治理;项目以注浆为核心治理方法,通过钻孔将水泥粉煤灰浆注入地下原有煤矿巷道及采空区,利用浆液良好的填充性与固结性消除地质安全隐患、奠定稳定地质基础,治理完成后场地将建设 3栋11层、1栋22层、6栋24 层、4栋26层住宅楼及 1栋2-3 层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 213276.14 平方米,建成后可提升区域居住品质,实现从地质隐患治理到民生工程建设的转化,助力当地城市更新与居民生活改善。

3.云台山生态修复工程 EPC 项目
该项目是2024年3月启动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点整改项目,承载着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修复历史采矿遗留问题的重要使命,对推动当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义关键;该工程施工范围广且治理难度大,涵盖 14 座历史遗留矿山,治理面积达 1400 余亩,14 个宕口分散在 23 平方千米区域内,因历史采矿破坏及各宕口地质条件差异,每个治理点均面临复杂技术挑战,对工程各环节要求极高;中煤长江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凭借“生态铁军”团队缜密组织规划,高标准推进治理,克服治理点分散、技术难度大等困难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最终项目一次性安全通过验收,治理成效获各方认可好评,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优质范例。


4.中天绿色精品钢(通州湾海门港片区)项目
该项目聚焦轧钢精棒单元及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桩基工程,是推动区域钢铁产业升级与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工程,对完善当地产业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意义重大;项目整体规模庞大,总投资约1000亿元,其中桩基施工中标金额2亿元,既体现重资产属性,也凸显在工程建设领域的高关注度;项目建设效率突出,2020年8月正式开工,2023年3月一期工程全面投产,从开工到首条产线投产仅用18个月,大幅缩短行业平均周期,刷新钢铁行业同类项目建设速度纪录,展现出强劲的项目推进与高效的施工管理能力。

5.地质勘察项目
该项目是莱西至海阳至荣成铁路建设的核心前置勘察工程,通过地质钻探获取关键数据,为铁路规划、设计及施工提供精准依据,保障建设安全与高效。莱西至荣成铁路位于胶东半岛沿海,是山东城际铁路网重要部分,能完善区域交通、加强青烟威联系,助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线路起自青岛莱西,终至荣成,全长 202.38 千米、设计时速 350 千米 / 小时,对勘察精度要求高,本标段钻探工作是关键支撑。

6.深圳前海48亩桩基及基坑项目
该项目地处深圳前海中心这一核心发展区域,前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引擎,区位优势显著,项目落地不仅能助力区域基础设施完善,也体现了中煤长江在核心战略区域的工程承接能力。项目工程难度与技术要求较高,一方面面临前海区域地质结构多样的复杂地质条件,对桩基施工精准度、稳定性要求极高,另一方面工程桩最大桩径达2.6米、最深超85米,大直径、深度的桩基施工需专业技术团队与先进施工设备支撑,施工工艺复杂;同时项目规模可观且价值突出,基坑面积28949平方米、周长约665米,合同造价1.75亿元。

未来,中煤长江公司将锚定核心技术优势,以此为战略支撑,进一步深化与鄂尔多斯研究院的合作深度与广度,围绕鄂尔多斯地区主导产业精准布局。重点在采空区注浆及固废处理(煤矸石利用再充填、塌陷区治理、井下充填)、生态治理修复(遗留矿山修复、沙漠种植修复、露天矿修复、危岩体预防、修复、治理)、工程基础与勘察(露天矿基坑支护,新建矿井的勘察,基础施工)等领域加强技术研发与项目落地,持续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响应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零碳工厂建设及城市更新行动要求 ,在工程建设中融入绿色施工理念,提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节能降碳项目基础工程等服务,为区域生态安全与资源循环利用贡献更多力量。